35kv24kv12kv模塊化預制艙變電站,可配置成為集裝箱式開關站,光伏升壓站,一次設備艙,二次設備艙,施工安裝快捷,節約用地,可以多層建設,一般最高可達3層,
廣泛應用于光伏發電站,風力發電站,變電站,發電廠,用戶工程,儲能項目,
35kV~10kV模塊化預制艙變電站是將變壓器、多回路高壓開關系統、無功補償裝置、絕緣母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通訊、遠動、計量及直流電源等電氣單元, 按照系統性、安全性、可靠性、易維護、一體化的原則集成安裝在一個隔熱、防火、防盜、防潮、防小動物,五面通風、全封閉、可移動的鋼結構箱體內。 適用于城市、農村 10Kv~35Kv 集成變電站中小型變(配)電站,廠礦企業變電站的建設及改造。因其深入負荷中心,減小供電半徑,提高供電質量,特別適合用于 城市配電網改造,被譽為“21 世紀變電站建設的目標模式”。 符合國家電網公司標準、新農村電氣化標準體系和電氣化實施綱要。真正實現了由傳統方式的建一座變電站向買一座集成變電站的跨越!
產品特點
■ 35kV~10kV 模塊化預制艙變電站標準設計占地僅為 230 平米,與常規變電站相比,可節省 60%~80% 占地面積,符合國家節約土地政策。
■ 所用電氣設備,有效地降低產品成本;電氣設備都裝于室內,不會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運行和維護成本大大降低;采用全金 屬結構殼體,所有構件都做好了防腐處理,維修量極少,使用壽命長,耗能少;
■ 采用整體化的建設方案,常規的設計方案都已經經過多次建設,設計、施工都按現成的方案進行,局部調整量極少,各功能模塊如:進線模塊,出線模塊, 變壓及保護模塊只需直接調用,生產周期相對較短。建設周期縮短至3個月,而常規變電站的建設周期至少需要1年左右,真的是建一個站不如買一個站。
■ 裝配式集成變電站對環境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因為前期施工量非常少,除結構外,所有的施工工作都在室內進行,運行過程中的噪聲及電磁輻射都屏蔽 在金屬層內。而且外殼結構都是金屬構件,使用壽命比磚混及水泥結構的長得多,并且所有的部件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使用條件
■ 使用產所:戶外;
■ 海拔高度:≤ 3000m;
■ 環境溫度:-45℃ ~ +45℃,最高日平均氣溫不超過 35℃;
■ 風速:≤ 35m/s;
■ 地面傾斜度:≤ 5;
■ 陽光輻射:≤ 1000W/m2;
■ 相對濕度:日平均≤ 95%,月平均≤ 90%;
■ 覆冰厚度:10mm;
■ 地震裂度:不超過 8 級;
■ 地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ak = 150kpa,無地下水影響;
■ 安裝地點無爆炸危險、火災、化學腐蝕及劇烈震動。
■ 超出本使用條件規定時,請與我們技術部門聯系。
預制艙結構與技術要求
艙體總體結構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設計規范要求,并結合工程實際,合理選用材料、結構方案和構造措施,保證結構在運輸、安裝過程中滿足強度、穩定性和剛度要求及防水、防火、防腐、耐久性等設計要求。
預制艙內設備安裝布置應滿足相關規程規范要求。
投標方應提供預制艙結構設計方案,內外墻材料選擇、靜電地板選擇、空調通風等具體設計方案以及預制艙的內外部效果圖及照片。
1、艙體的重要性系數應根據結構的安全等級設計,設計使用年限按25年考慮,艙體防護等級不低于GB/T 4208-2008中規定的IP55的要求。
2、艙體宜采用鋼結構體系,屋蓋宜采用冷彎薄壁型鋼檁條結構,圍護結構外側應采用功能性、裝飾性一體化的免維護材料,內側應采用輕質高強、耐水防腐、阻燃隔熱面板材料,中間應采用不易燃燒、吸水率低、保溫隔熱效果好的材料。
3、艙體宜采用鋼柱結構,主剛架可采用等截面實腹剛架,柱間支撐間距應根據箱房縱向柱距、受力情況和安裝條件確定。當不允許設置交叉柱間支撐時,可設置其它形式的支撐;當不允許設置任何支撐時,可設置縱向剛架。在剛架轉折處(邊柱柱頂和屋脊)應沿艙體全長設置剛性系桿。
4、艙體起吊點宜設置在預制艙底部,吊點應根據艙內設備荷載分布經詳細計算后確定吊點位置及吊點數量,確保安全可靠。
5、結構自重、檢修集中荷載、屋面雪荷載和積灰荷載等,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 的規定采用,懸掛荷載應按實際情況取用。
6、艙體的風荷載標準值,應按《門式剛架輕鋼結構技術規程》CECS102附錄A的規定計算。
7、地震作用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 的規定計算。
8、艙體骨架應整體焊接,保證足夠的強度與剛度。艙體在起吊、運輸和安裝時不應變形或損壞。鋼柱結構的艙體鋼結構變形應按《門式剛架輕鋼結構技術規程》CECS102的要求計算。
10、艙門設置應滿足艙內設備運輸及巡視要求,采用乙級防火門,其余建筑構件燃燒性能和耐火應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中第3.2.1條規定。采用風機及空調實現通風。
11、艙體開門滿足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GB50229-2019)要求。開門尺寸滿足設備搬運要求。原則上開門設置在艙體長邊的端部,開門位置應與總平面布置協調。
12、艙體宜采用雙坡屋頂結構,屋面坡度不小于5%,北方地區可適當增大屋面坡度,預防積水和積雪。屋面板應采用輕質高強,耐腐蝕,防水性能好的材料,中間層應采用不易燃燒,吸水率低、密度和導熱系數小,并有一定強度的保溫材料。
13、艙體屋面可采用有組織排水和自然散排兩種方式。當采用有組織排水時,排水槽及落水管與艙體配套供貨,現場安裝,落水管宜采用內置方式。對于寒冷地區可采用散排。空調排水管宜采用暗敷或槽盒暗敷方式。
14、艙底板可采用花紋鋼板或環氧樹脂隔板。艙地面宜采用陶瓷防靜電活動地板,活動地板鋼支架應固定于艙底。防靜電活動地板高度宜為200~250mm,應方便電纜敷設與檢修。
15、艙體與基礎應牢固連接,宜焊接于基礎預埋件上,艙體與基礎交界四周應用耐候硅酮膠封縫,防止潮氣進入。
16、35kV開關柜在箱內沿預制艙長度方向放置,沿每列屏柜艙底板上布置兩根槽鋼(#8以上),與底板焊接作為開關柜安裝基礎,開關柜底盤通過地腳螺栓與槽鋼固定,螺栓規格M12及以上。
17、艙體結構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腐蝕措施,構造上應考慮便于檢查、清刷、油漆及避免積水。經過防腐處理的零部件,在中性鹽霧試驗最少196小時后應無金屬基體腐蝕現象。
4.9.4預制艙電氣及輔助設施配置要求
1、預制艙內應設置完好的安全防護、火災報警及視頻監控措施,同時設置照明、檢修、接地等,保證預制艙設備安全運行及人員巡檢需求。
2、艙內照明應滿足《火力發電廠和變電站照明設計技術規定》DL/T 5390、《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消防應急燈具》GB17945等相關規程規范的要求。
3、預制艙內火災探測及報警系統的設計和消防控制設備及其功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的規定。艙內應配置火災報警煙感探測裝置。火災報警煙感探測裝置采用吸頂布置。艙內應配置手提式滅火器,置于門口處,滅火器級別及數量應按火災危險類別為中危險等級配置,在確保安全可靠的情況下,可設置固定式氣體滅火系統。投標方需配合通過當地消防部門的驗收。
4、艙內應設置空調、風機等采暖通風設施,滿足設備運行環境要求。正常工作狀態下艙內溫度宜控制在(5~30)℃范圍內。
5、艙體應設置機械通風裝置,艙內形成通風回路。采用風機通風時,風道應有除塵防水措施,且應采用正壓通風,以防通風時粉塵進入艙體。
6、艙內相對濕度為45%~75%,確保任何情況下設備不出現凝露現象。
7、艙內應安裝視頻監控,艙內設置2臺海康威視網絡攝像頭,接入本項目視頻監控系統。
8、艙內至少設置一個配電箱。
9、艙內應設置緊急逃生門,此門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緊急啟動。其余開門應滿足相關規范要求。
4.9.5預制艙線纜接口要求
1、電纜直接從艙內各柜體直接引至艙外,不設置電纜集中接口柜。
2、預制艙采用下走線方式,艙底部需要設置控制電纜槽盒或夾層,高度宜為200~250mm,電纜敷設及電纜排列配置遵循常規電纜敷設規定。
3、預制艙應按照土建設計要求及與一次設備的配合,預留線纜進出口;
4、外部預制纜與箱體,以及箱體之間設備接口應滿足外殼防護等級IP54。
4.9.6預制艙接地及抗干擾要求
1、預制艙及其內部設備在站內完成工作接地、保護接地、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預制艙的接地系統應符合 GB/T 50065-2011《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的要求。
2、預制艙內宜暗敷接地干線,每個預制艙在離活動地板300mm處宜設置2~4個臨時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為直徑不小于 12mm 的銅質螺栓。連接點處需設置明顯的一次接地標識。
4.9.7預制艙材質要求
1、預制艙墻體采用保溫復合墻體,預制艙墻體由外墻(金邦板或飾面FC板)、聚乙烯防濕密封膜、保溫材料、龍骨架、內墻(鋁塑板或夾芯板)等材料組成。
2、鋼柱結構艙體材料由外到內宜由漆面FC板、聚乙烯防濕密封膜、保溫材料、歐松板、結構構件、鋁塑板等材料組成。
3、內部結構件材料要求與箱體主體的焊接(連接)相容性良好、可靠性高,表面美觀不銹蝕。
4、保溫材料宜采用巖棉或聚氨酯,保溫材料的厚度根據熱力學仿真計算確定。
4.9.8艙體內外裝修要求
1、艙體外立面正面噴寫預制艙名稱,左上角印制集團LOGO。預制艙名稱按照功能命名,應居中標注在預制艙長度方向外墻艙底約總高2/3處,字體采用黑色、黑體字,字高500mm。集成廠商廠家 LOGO 標注在預制艙寬度方向外墻下部白色區域左下角,高度不大于 150mm。
2、艙內屏柜外觀形式、顏色統一,屏柜名稱、廠家名稱等標識位置、字體、高度應保持一致。
4.9.9預制艙屏柜布置要求
預制艙內35kV開關柜應采用單列布置。